1.1特點及適用范圍
置換混凝土法主要是針對既有混凝土結構或施工中的混凝土結構,由于結構裂損或混凝土存在蜂窩、孔洞、夾渣、疏松等缺陷,或混凝土強度(主要是壓區混凝土強度)偏低,而采用挖補的辦法用優質的混凝土將這部分劣質混凝土置換掉,達到恢復結構基本功能的目的。優點是結構加固后能恢復原貌,不改變使用空間。缺點是新舊混凝土的粘結能力較差,挖鑿易傷及原構件的混凝土及鋼筋,濕作業期長。置換混凝土加固法適用于各種混凝土結構構件的局部加固處理。
1.2方法要點
1)理想的置換是零應力(或低應力)狀態下的置換,即完全卸荷置換,因此,置換前應對被置換的構件進行卸荷。卸荷方法有直接卸荷和支頂卸荷。
2)在卸荷狀態下將質量低劣的混凝土或缺陷混凝土徹底剔鑿干凈,剔鑿范圍宜大不宜小,剔鑿孔洞向四周堅實部分外延應分別≥100mm,且總寬度應≥250mm,孔深向堅實部位加深應≥10mm,且總深應≥40mm(板)、50mm(墻)、60mm(柱)?锥催呇匾澡彸1:3坡度的喇叭口為宜,轉角應為r≥25mm圓角。
3)對于外觀質量完好的低強混凝土,除特殊情況外,一般僅置換受壓區混凝土。但為恢復或提高結構應有的耐久性,可用高強度樹脂砂漿對其余部分進行抹面封閉處理。
4)用于置換的新混凝土,流動性應大,強度等級應比原混凝土提高一級,且不小于C25。置換混凝土應采用膨脹混凝土或膨脹樹脂混凝土;當體量較小時,應采用細石膨脹混凝土、高強度灌漿料或環氧砂漿等。
5)為增強置換混凝土與原基材混凝土的結合能力,結合面應涂刷環氧樹脂或混凝土界面劑一道,并在環氧樹脂或界面劑初凝前澆筑完置換混凝土。對于要求較高或剪應力較大的結合面,尚應置入一定的L型或U型錨筋,其規格:板、墻為A6~A8@200,梁、柱為A10~A12@300~400。
1.3主要施工工藝流程
現場勘查→搭設安全支撐及工作平臺→卸荷→剔除局部混凝土(原鋼筋除銹或增補鋼筋)→界面處理→支模→澆筑或噴射混凝土→養護(非支撐模板拆除)→承重模板拆除→施工質量驗收(施工缺陷翻修)→竣工驗收。